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假期讓我們企盼歡欣團聚,但也夾帶著焦慮、緊張、壓力或甚至憂傷,我們已在前數文中略述其原因。而我們年年都有假期因此希望透過這些探討,讓我們能夠藉著過去的假期經驗預先週延準備讓例年的假期一年比一年順遂、歡樂。

以下是我們可以試用的各種解決假期壓力的方法

許秀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假期,又佳節,在各項慶祝活動中,絕對少不了食物,也就是說慶典中〝吃吃喝喝〞通常總是一個主要的節目。本來家人團聚,享受假期時,以可口美食,香醇美酒來歡慶佳節,原無可厚非,但是問題是在以休假為由,過節為實,加上全家歡聚,美酒佳餚當前時,暴飲暴食,常常是無可避免了。而於其後,更要為此一貪食行為,承擔後果,譬如體重增加,健康受損…等,有一份調查報告即指出,感恩節的大餐後,醫院往診人數,發現有驟增的現象。另外還有為自己的飲食失控而生懊惱、慚愧、罪惡感等心理負擔。因此〝食物、吃〞,在假期的壓力源中,也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

事實上,〝吃、貪食、暴飲暴食〞等問題,不只是發生在假期節日中,歸屬於精神疾病之一的〝飲食疾患〞,便是例証。那麼何以這份我們必須賴以為生的基本需求,最後却變成我們的問題或疾病呢?讓我們先來了解,食物是如何在我們的生、心理上,產生作用。當我們吃下食物後,我們腦中將突顯的分泌兩種神經傳導物質(即所謂腦部荷爾蒙):腦內啡與血清胺(Endorphin and Serotonin)。這兩種荷爾蒙,除了幫助我們抑制疼痛、增加睡眠,還會讓我們自然的從不愉快的情緒中抽離,因此這樣一份令人心生愉快的飲食過程,也被稱為〝慰藉飲食(comfort eating)〞。而正因為此一能讓我們與不良的情緒剝離之過程,因此也逐漸造成,當面對壓力時,有些人便以〝吃〞來躲避壓力,而不去尋求根本解決的方法。此外,我們能夠輕易地接受食物,也是來自童年的經驗。我們都曾在小時候,因為好的行為表現而受到獎賞,譬如〝乖,趕快把飯吃完,就可以吃薯片了〞; 〝聽話,喝了這口藥,就吃糖了〞;或是〝先把功課做完,就可以吃冰淇淋了〞;或甚至只是〝自己好好在旁邊玩,等一下就給餅乾吃〞 等。 因此吃、食物,特別是較有引誘性而無法兼顧營養的零嘴等,便成為我們記憶中,讓我們感覺〝自我良好〞的表徵了,因此〝吃〞,潛意識裡,我們認為它是好的、是正向的、是被允許的,只是最後,也會流於耽溺的。

許秀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渡假期,理應輕鬆、喜悅,但却也帶來一定程度的壓力,已於前文略述,本文擬就引起假期壓力其中之一的壓力源:家庭,加以闡述。

  家庭,是每一個人所從出處,也是為每一個人提供温暖、支持的最佳來源,因此,一旦欣逄佳節或長假期,遠方的學子、外出工作的親人,都翹望並且被企盼歸來相聚。不幸地,並非每一個人的家庭都是如此。如果一個家庭的聚會常讓人感覺痛苦、却步,當然假期裡家庭成員間的相聚,便將成為負擔而造成壓力了。

許秀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容易,又是耶誔新年佳節。在美國呆久了,慢慢發現,打從萬聖節開始,就有了濃厚的過節氣氛。換句話說,幾乎是從11月初始,那一份年終的假期心情,就可以從人們工作進度的延緩和態度的閒散,窺見端倪;加上由於因應不同節日而有不同活動的規劃,藉着大街小巷的輝煌燈彩,以及商店櫥窗的滿目琳瑯,更突顯了人們心中那份雀躍歡喜的高昻興緻。那麼為什麼還會有所謂的假期壓力呢?假期,難道不只是帶來輕鬆、舒解、歡笑嗎?

許秀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